中新網哈爾濱8月11日電 (通訊員 寇衢 記者 王棟梁)哈爾濱鐵路局今日對外發佈消息,截止到8月上旬,該局單日旅客發送量有7天連續突破40萬人,其中,8月9日當日,哈鐵局發送旅客42.2萬人,迎來暑運客流首個高峰日,超過今年春運客流高峰日。
黑龍江省地處中國的最北部,是中國唯一踏入寒溫帶的省份,該省冬季氣候寒冷,而夏季則清爽怡人,是中國幾個著名的避暑旅游勝地之一;今年入夏以來,黑龍江省大部分地區連連出現不同於其他省份酷熱難當的涼爽低溫天氣,因此大部分中國內地游客把黑龍江省作為今年夏季避暑游的熱門地區。
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73)
- Oct 03 Fri 2014 19:39
哈鐵局迎暑運客流高峰 單日乘降人次超春運
- Sep 26 Fri 2014 14:25
8旬老人養育棄嬰21年 臨終叮囑兒子要不離不棄
- Sep 19 Fri 2014 09:31
“埃博拉恐慌”波及美國
- Sep 12 Fri 2014 02:30
防曬衣檢測 三成不達標 中消協:應選擇面料緻密色澤偏深的防曬衣
- Jul 23 Wed 2014 04:14
反腐力度 二十四史找不到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將推出“口述實錄聆聽大家”系列訪談,每期邀請一位中外大家談人生、談歷史、談文化、談反腐。作為首期對話人物,作家二月河表示,現在的反腐力度讀遍《二十四史》都找不到。二月河以創作《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為世人所熟知,以“書寫帝王人生”而著稱。他透露,自己在許多場合一直對幹部這樣講:腐敗不會導致速亡,歷史上沒有這個效應,但腐敗能導致必亡。同時,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積極推出新欄目,並將原有欄目改版升級,向社交媒體拓展延伸,為的是拉近與群眾距離,更好地傳遞中央反腐敗的聲音。腐敗不會導致速亡能導致必亡不管你有多高的 GDP, 多大的文化體量,如果腐敗橫行,都會轟然倒塌。二月河認為,腐敗不會導致速亡,歷史上沒有這個效應,但腐敗能導致必亡。“滿軍入關的時候,只有8.5萬兵力,吳三桂在山海關的駐軍是3.5萬人,合在一起就是12萬人。漢族的兵力是多少呢?李自成的鐵騎部隊有100多萬,加起來漢族的武裝力量在400萬人以上。可是12萬人打400萬人,卻如入無人之境。為什麼?因為你腐敗了,400萬人也就是一堆臭肉;不腐敗,12萬人也能變成一把剁肉的刀。崇禎皇帝最後是什麼樣子呢?只能跑到景山自殺了。”二月河表示。這些歷史細節表明,腐敗與每個人都有關聯,人清醒是需要條件的。很多人清醒是在大禍臨頭時,在東窗事發時,在接受調查時。到那時清醒還有什麼意思,錯誤已經鑄成。“宋代是經濟大國、文化大國,是世界歷史上文化程度最高的朝代之一,但也是政治腐敗、社會生活腐朽的朝代之一。今天,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不能說宋代的中國是個強國。”二月河稱,對經濟實力和文化實力都不能迷信。對政治的腐敗,不能拿經濟的繁榮、文化的燦爛這些事去抵消。“一個政權如果不能維護國家完整,不能維護民族團結,不能下狠心治理腐敗問題,其他方面再強大,都不能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不管你有多高的 GDP, 多大的文化體量,如果腐敗橫行,都會轟然倒塌。”他表示。縱覽歷史,二月河認為,有一些治理腐敗的措施或制度值得借鑒,如雍正的密折制度。這種制度是官員向中央和雍正反映情況,作為中央掌握情況的一種材料,可作為制定政策時的一種參考。像這麼一種黨與群眾的聯繫可能會使中央進一步耳清目明,再加上互聯網,人民通過網絡跟領導進行相對直接的溝通,這些對有效監督都有所裨益。反腐力度《二十四史》都找不到現在的反腐敗形勢是“蛟龍憤怒,魚鱉驚慌,春雷一擊,震撼四野”。二月河認為,現在的八項規定很有效,在社會上已基本形成良好的輿論風氣。“這個八項規定給全黨幹部確定了一個最起碼的、公開的社會底線。當前,中央的這種反腐是在爭取時間。爭取時間乾什麼?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制定長治久安的政策,因為腐敗問題懲治起來是很難的。”二月河坦言,很擁護中央的決策,中央的決心很大,已被老百姓所認知。“我們黨的反腐力度,讀遍《二十四史》都找不到。”他表示。二月河判斷,現在的反腐敗形勢是“蛟龍憤怒,魚鱉驚慌,春雷一擊,震撼四野”,能讓人民群眾感到振奮。同時,人民群眾也是滿懷擁護和全力支持的能量,等待著我們黨能有更多更大的成果。腐敗和意識形態無關和人性有關中國有中國的特點,不可能照搬西方。相應的制度,還得靠我們自己來建立。二月河分析,腐敗問題實際就是一些文化糟粕帶來的直接後果。比如,對權力無原則的崇拜是導致腐敗的一個重要原因。腐敗和意識形態無關,不管什麼樣的意識形態都要面臨腐敗問題。“腐敗是個社會病,不要把它和制度聯繫在一起。西方制度難道就沒有腐敗嗎?我才在新聞上看到,法國前總統薩科齊正接受調查。所以說,無論在什麼制度下,只要不管或放縱,腐敗肯定要滋生,要繁衍。”他稱。但在權力相對較集中或對權力監督相對較少的情況下,就更需要高層領導人有清醒的頭腦。基層負責抓這個問題的人也要有自律,自律和他律結合起來可能就會好些。“有人嘗試用‘西藥’治理貪腐頑疾,但我不認為西方制度能約束中國政治文化。中國有中國的特點,不可能照搬西方。相應的制度,還得靠我們自己來建立。”他表示。“貪欲是腐敗產生的重要原因。但是人和動物不同,除了感性,還有理性。這種理性是後天的,它給你增加了警覺。如果沒有這種警覺,父母親的教誨,老師的教誨,領導的教誨,這些如果你都不在意,你難道還是個人嗎?”二月河反問。據新華社北京7月22日電 (原標題:反腐力度 二十四史找不到)
- Jul 20 Sun 2014 00:57
趙啟正:新媒體時代網絡政治對政府公信力要求更高
中新社上海7月19日電 (記者 鄒瑞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主任趙啟正19日在此間舉行的復旦管理學國際論壇主旨演講中稱,新媒體時代的網絡政治給政府改革提出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對政府公信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他指出,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參政方式。過去,普通民眾是信息的接受者,現在可以變成信息的製造者,成為“通訊員”。新媒體的使用者是所有人,因為使用者的教育程度不同,思想意識不同,他們所發的新聞和議論也大不相同,同時也會出現一些在網絡上言語粗魯、惡意辱罵和人身攻擊的現象。
- Jul 08 Tue 2014 02:25
“藝術常德”湖南畫院開展 集中展示常德美術實力
(“藝術常德·美術精品晉省展”在湖南省畫院展出。)
- Jul 05 Sat 2014 16:10
德國對中國的看法為何很負面
英國廣播公司(BBC)最近公佈的2014年全球民意調查結果,傳遞出了一個讓人感到驚訝的數據:德國是對中國看法最負面的國家。該國高達76%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主要是消極的”。這一比例甚至超過了中國的“宿敵”日本(73%)。對於歷來對德國抱有一定好感的國人來說,這一結果多少讓人有些錯愕。人們不禁要問:德國與中國既無領土糾紛,也無歷史仇怨,兩國之間文化和經濟往來頻繁,為何德國對中國的看法卻如此負面呢?
筆者認為,這與德國媒體長期以來對中國的負面報道有很大的關係。近年來,伴隨著中國的崛起,德國媒體對中國的報道越來越多,同時也越來越負面,各類醜化甚至妖魔化中國的報道層出不窮。例如,2007年8月26日,《明鏡》周刊刊登了名為“黃色間諜——看中國如何竊取德國科技”的封面文章,誣稱在德華人為間諜。這篇報道引起了在德華人的極大憤慨和強烈抗議,但卻絲毫也未能阻擋德國媒體醜化中國的步伐。2013年2月25日,《焦點》周刊刊登了名為“中國令人恐懼”的封面文章,並配以十分醒目的副標題:“間諜活動、奪取原材料、擴充軍備:中國對我們的威脅有多大。”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 Jun 22 Sun 2014 23:56
新股開席,投資者且行且珍惜
時隔4個月,新股發行上市的“盛宴”再次吹響了集結號。11日,包括無錫雪浪環境科技公司在內的4家企業,啟動了作為發行定價“前奏”的初步詢價工作,18日將正式進行網上申購。此前,中國證監會批准了今年首批10家企業的上市申請,我省除雪浪環境外,今世緣酒業也躋身其中,兩企業將分別登陸深市創業板和滬市主板。
“證監會9日剛批准,第二天就有9家企業公佈了招股意向書。等了那麼久,企業真的急不可待了。”南京一私募基金管理人王峰說,按規定,獲批企業可自主選擇發行時間,目前滬指才2000點出頭,發行時機並非理想。根據日程安排,雪浪環境、聯明股份、龍大肉食、飛天誠信的網上申購時間是18日,北特科技、依頓電子是19日,莎普愛思是20日,一心堂、今世緣是23日。
- Jun 20 Fri 2014 06:28
男子強姦10餘名空巢老人 最大者95歲
中國日報網商丘訊(見習記者 陶蓋 通訊員 艾小菲) 河南商丘夏邑縣一男子先後40多次闖入獨居老年婦女家中實施強姦、猥褻和盜竊犯罪,10多名老人被性侵。在受害老年人中,最大的95歲,最小的73歲。5月27日,商丘夏邑縣公安局破獲了這起以空巢孤寡老人為特定侵害對象的系列強姦、盜竊案件。
2014年3月7日上午,夏邑縣業廟鄉陳莊村小王莊83歲的老太太楊某在親屬的陪同下,顫顫巍巍地到業廟鄉派出所報警。楊某稱,當日深夜自己被人挖窟入室強姦。
- Jun 17 Tue 2014 11:13
賀蘭山烈士陵園成首批黨史宣傳教育基地
本報訊(記者陳志強)6月3日記者獲悉,在全區依托革命遺址發揮黨史宣傳教育作用研討會上暨第一批黨史宣傳教育基地授牌儀式上,賀蘭山烈士陵園被自治區黨史研究室命名為首批寧夏黨史宣傳教育基地。
賀蘭山烈士陵園坐落於石嘴山市大武口區賀蘭山段東麓,埋葬著44名不同時期犧牲的烈士和國防建設中因公犧牲的16名軍人,是自治區國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原標題:賀蘭山烈士陵園成首批黨史宣傳教育基地)
- Jun 09 Mon 2014 01:24
大阪通天閣擬增強抗震力 應對“預料之外”搖晃
中新網5月19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19日報道,大阪的標誌性建築通天閣(位於大阪市浪速區)預計將在秋天進行加固以提升抗震能力。目前的通天閣由已故的地震工學全球權威專家內藤多仲設計而成。通天閣從竣工至今約60年間沒有發生過故障,但“為應對預料之外的搖晃”而決定增強抗震能力。
去年春天進行的強度調查顯示,雖然南海海槽大地震造成的搖晃預計不會導致通天閣倒塌,但有可能會使得部分鋼筋歪曲變形。
- Jun 05 Thu 2014 21:37
“二胡皇后”閔慧芬去世
前日上午,被譽為“二胡皇后”的著名二胡演奏家閔慧芬在上海去世,享年69歲。閔慧芬生於江蘇宜興,幼年隨父親、著名二胡演奏家劉天華的再傳弟子閔季騫學習二胡,是中國民族音樂最有影響力的代表人物之一。她廣泛涉獵民間戲曲音樂,不斷探索二胡演奏技法並豐富二胡的表現力,並改編創作了大量二胡曲目。她的演奏激情洋溢,對於樂曲內涵的處理細膩傳神,所演奏的《江河水》、《賽馬》、《長城隨想》等作品,改編創作的二胡曲目《洪湖人民的心愿》、《陽關三疊》、《寶玉哭靈》等廣為流傳,影響深遠。她的演奏曾被國際評價為:“即使在休止符時,也有情感!”著名指揮家小澤徵爾聽過她的演奏後伏案痛哭,波士頓交響樂團贊美她為“世界偉大的弦樂演奏家之一”。據長江日報一鍵分享到【網絡編輯:鄭國鋒】【打印】【頂部】【關閉】
(原標題:“二胡皇后”閔慧芬去世)
- Jun 03 Tue 2014 07:40
長春公交傳遞文化
A03版
本報訊(記者 張南)乘坐62路公交車,許多乘客都被車廂里印有“24孝”的文字所吸引。有人特別喜歡某一段話,就將卡片從拉手中取出來保留。長春公交集團93條線路2166輛公交車,都配有這樣的“主題文化”內容展示,被大家稱為“主題文化車廂”,已經成為街頭一道亮麗的風景,長春公交集團在完成運輸責任的同時,也把傳遞文化當成了責任。
- May 22 Thu 2014 03:24
日本稱俄4架軍機沿日本列島周邊飛行 範圍擴大
4月14日,俄羅斯的IL-20偵察機(上)及圖-95轟炸機沿日本列島飛行。照片由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提供。
中新網4月15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14日發佈消息稱,俄羅斯的圖-95轟炸機以及IL-20偵察機共4架軍機當天由3條路線沿著日本列島周邊飛行,日本航空自衛隊戰鬥機緊急升空應對。
- May 14 Wed 2014 16:33
韓國欲邀安倍夫人參觀慰安婦生活住所
國際在線專稿:據日本共同社3月28日報道,韓國籍原慰安婦共同生活之處“分享之家”的負責人安信權透露,他本月17日與日本外務省官員等會面時提出,欲邀日本首相夫人安倍昭惠參觀該設施。據悉,“分享之家”是一處援助原慰安婦的設施,韓方計划下周正式向昭惠夫人發出邀請函。
安信權表示,“昭惠夫人對韓國很關註,這在韓國也是眾所周知的。”他稱,“昭惠夫人若訪問‘分享之家’並與原慰安婦們交流,同為女性會產生共鳴,應該能為解決慰安婦問題發揮一定作用。”
- May 07 Wed 2014 03:51
研究發現香港逾半受訪學生睡眠不足
- May 04 Sun 2014 09:59
今年制定中醫葯法等六大新法 將力促中西醫結合
- May 01 Thu 2014 18:09
鐘發平代表:對節能車與電動車的支持應該一視同仁
- Apr 21 Mon 2014 09:17
馬英九:台軍未來兵力將在總人口的0.8%